作者:许湘岳 CVCC办公室
——引用时请注明来源
古罗马皇帝提比略[Tiberius, 全名提比略·恺撒·(奥古斯都之子·)奥古斯都,拉丁语Tiberius Caesar Divi Augusti filius Augustus,公元前42年11月16日—公元37年3月16日]统治时期,一位金匠向他进献了一个不同寻常的餐盘。这个盘子是一件令人目眩神迷的绝妙器物,它是用一种全新的金属制作成的,质地很轻,闪闪发光,几乎与银一样亮。这位金匠声称,制作盘子的金属是他从普通黏土中提炼出来的,当然,他采用了一种神秘的技术,这种技术只有上帝和他知道。
彼时罗马的金属工艺以银器和青铜制品为核心,工匠们惯用捶打与雕金技法,成品多为双层银板拼接而成,装饰主题充斥着希腊神话与帝国凯旋的符号。金匠或许以为,这件突破传统材质认知的铝制餐盘,能像那些骸骨浮雕银杯一样赢得皇室青睐,却低估了提比略作为统治者的深层考量。
金匠完全没有料到:提比略,这个罗马帝国的第二任君主,虽凭借军事征服积聚了海量黄金白银,却也因后期的奢侈豪赌让国库濒临耗空。他深知,自己精心构建的财政体系完全依赖贵金属本位制——当时罗马的货币发行、税收征管乃至军团军饷,皆以黄金白银的储量为根基。当他凝视这件轻如鸿毛却亮过白银的餐盘时,想到的不是工艺突破,而是一场可能颠覆帝国经济的危机:若这种"黏土提炼的金属"大量流通,黄金将丧失货币锚定功能,自己毕生积累的财富或将沦为一堆普通金属。
这位以铁腕著称的统治者,最终用最残酷的方式消除了隐患——下令将金匠斩首,同时销毁了所有与炼铝技术相关的记录。提比略的决断,本质上是古代集权者面对技术革命时的典型应激反应:在缺乏现代金融调控体系的时代,扼杀创新成为维护既有经济秩序最直接的选择。
真的令人意外——这位金匠所发现的这种金属就是我们今天常见的铝。令人遗憾的是,这种炼铝技术直到2000年后的19世纪才被重新发现。1808年,汉弗里·戴维首次尝试提取铝却以失败告终;1825年丹麦化学家奥斯特分离出少量低纯度铝;1854年法国化学家德维尔实现铝的提纯,但成本高昂到使其价格远超黄金,拿破仑三世曾试图推动量产却徒劳无功。
直到1886年,美国化学家霍尔与法国科学家埃鲁几乎同时发明电解铝法——通过添加冰晶石将氧化铝熔点从2050°C降至950°C,再以强大电流析出液态铝。这项被命名为"霍尔-埃鲁法"的技术,配合后来拜尔法对铝土矿的提纯改进,让铝价暴跌200倍。到1900年,全球铝年产量已达730万公斤,如今其产量更是超过所有有色金属总和。
从提比略的斩首令到霍尔的电解池,铝的命运恰似一部浓缩的技术文明史:当权力试图禁锢知识时,真理或许会迟到,但终究不会缺席。
支持:教育部高校毕业生就业协会核心能力分会
主办:CVCC全国职业核心能力认证办公室
协办:国际职业核心能力委员会中国办公室
协办:北京桑博国际教育科技有限公司
邮箱:cvcc@cvcc.net.cn
微信:cvcc2006
电话:010-8482472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