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VCC讲座
非暴力沟通(Nonviolent Communication,简称 NVC) 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马歇尔・卢森堡(Marshall B. Rosenberg)提出的一种沟通理论与实践方法。它的核心是通过建立真诚、共情的连接,化解冲突、表达需求,并在沟通中既尊重自己,也关怀他人,避免语言或行为上的 “暴力”—— 包括指责、评判、嘲讽、否定等可能伤害关系的表达方式。
非暴力沟通的本质不是 “避免冲突”,而是用更健康的方式解决冲突,其目标是建立基于理解和协作的人际关系,适用于亲密关系、职场、家庭教育、社会矛盾等多种场景。
非暴力沟通的核心四要素
卢森堡将非暴力沟通的实践拆解为四个关键步骤,通过这四个要素的循环应用,帮助人们清晰表达自己、理解他人:
1. 观察(Observation)
定义:客观描述事实,而非对行为的评价或判断。
核心:区分 “事实” 与 “观点”,避免用带有情绪化或批判性的语言开头。
错误示例(评价):“你总是忽略我。”(“总是” 是评判,而非事实)
正确示例(观察):“过去三天,我跟你说过三次想聊聊工作的事,你都说明天再说。”(客观描述具体发生的行为)
2. 感受(Feeling)
定义:表达因观察到的事实而产生的情绪,而非对他人的指责。
核心:区分 “感受” 与 “想法”,用情绪词汇(如 “难过”“开心”“焦虑”)替代评判性语言(如 “你让我很失望”)。
错误示例(想法 / 指责):“你一点都不在乎我。”(这是对他人动机的猜测)
正确示例(感受):“当你三次推迟聊天时,我感到有些失落和担心。”(直接表达自己的情绪)
3. 需要(Need)
定义:明确自己的感受背后的深层需求或价值,这是沟通的核心目的。
核心:感受是由需求是否被满足决定的,而非他人的行为。需要可能包括被尊重、被理解、安全感、支持等。
错误示例(要求行为):“你以后必须及时回复我。”(这是具体行为要求,而非需求)
正确示例(需求):“我需要一些被重视的感觉,也希望我们能有定期沟通的时间,这会让我感到被关心。”(明确背后的需求是 “被重视”“被关心”)
4. 请求(Request)
定义:提出具体、可行的行动请求,以满足自己的需求,而非下达命令。
核心:请求需清晰、具体,且尊重对方的意愿,避免使用 “应该”“必须” 等强制性词汇。
错误示例(命令):“你明天必须抽一小时听我说话。”(带有压迫感)
正确示例(请求):“接下来一周,你能否每天晚上花 15 分钟和我聊聊当天的事?如果不行,我们可以一起商量一个你方便的时间。”(具体、开放,允许对方反馈)
非暴力沟通的底层逻辑
人性本善:相信每个人都有善良的本质,冲突的根源是需求未被理解,而非恶意。
专注需求而非对错:沟通的目的不是争论谁对谁错,而是找到双方需求的交集,共同解决问题。
共情优先:在表达自己之前,先尝试理解对方的观察、感受和需求,建立情感连接。
非暴力沟通的应用场景
亲密关系:化解伴侣间的矛盾,减少指责,增强彼此的理解与支持。
家庭教育:家长通过观察、感受、需求、请求引导孩子表达情绪,而非批评或说教。
职场沟通:改善上下级关系、团队协作,减少沟通中的抵触情绪。
冲突调解:在对立双方中建立共情,找到共赢的解决方案。
非暴力沟通的误区
认为 “非暴力” 是 “软弱”:其实它是一种坚定而温和的沟通方式,既尊重自己的需求,也不忽视他人的感受。
机械套用四要素:实践中需灵活结合语境,重点是真诚表达与共情,而非形式化的步骤。
只用于 “解决问题”:它也可以用于日常正向沟通,如表达感谢(例如:“今天你帮我带了咖啡(观察),我感到很温暖(感受),因为我需要被惦记的感觉(需求),谢谢你的用心(请求 / 反馈)”)。
总结
非暴力沟通的本质是 **“爱的语言”**—— 通过清晰表达自己、共情理解他人,将沟通从 “对抗” 转向 “协作”。它不仅是一种沟通技巧,更是一种思维方式,帮助人们在关系中回归真诚与连接,减少因误解和指责带来的伤害。通过练习观察、感受、需求、请求四要素,任何人都能逐步掌握这种能力,改善人际关系质量。
主办:高校毕业生就业协会核心能力分会
支持:CVCC职业核心能力认证办公室
协办:北京桑博国际教育科技有限公司
邮箱:cvcc@cvcc.net.cn
微信:cvcc2006
电话:010-84824728
博客:http://blog.sina.com.cn/cvcc2006